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貴州|廣東|廣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龍江|江蘇|江西|吉林|遼寧|內蒙古|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團|云南|浙江
山西和順破解基層“萬能章”頑疾
2024年10月31日 17:54
來源:中新網山西

  中新網山西新聞10月31日電 取消“萬能章”是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難題的關鍵一招。今年以來,山西省和順縣堅持“機制引領、部門根治、村(社區(qū))松綁”三級聯動,針對不合理村(社區(qū))證明事項整治不徹底難題,推行“雙清單、雙服務、雙配套”工作機制,抓源頭、管過程、提服務、重效能,徹底卸下村(社區(qū))公章“萬能”標簽,為基層減負“撐腰”。

  明確“正面+負面”兩張清單,厘清職責邊界。和順縣針對證明事項取消后居民“來回跑、多頭跑、無效跑”問題,充分發(fā)揮縣委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統(tǒng)籌抓總作用,多次組織召開“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出具證明”專題會議,由牽頭單位、相關成員單位組成專項工作組,專題調研村(社區(qū))8次,走訪職能部門、企事業(yè)單位6次,深度追溯證明事項“清理難”根源,全面暢通“部門—村(社區(qū))”清理堵點。

  制定正反清單,做到辦事“精準精細”。針對村(社區(qū))反映較為集中的監(jiān)護關系證明、收養(yǎng)人婚姻狀況和撫養(yǎng)教育能力、收養(yǎng)狀況證明等37類證明事項進行反復論證、逐一查閱法律依據和政策支持,依法明確8類有法律法規(guī)和證明依據、群眾辦理需求較多的事項及29類無法律法規(guī)和證明依據的證明事項,分別形成和順縣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出具證明事項“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

  加大宣傳力度,做到政策“應知盡知”。面對群眾知曉率不高,職能部門、行業(yè)領域貫徹落實不徹底的問題,和順縣在政府門戶網站、融媒體公眾號、抖音號以及微信平臺推送相關信息,巧用村(社區(qū))公告公示欄張貼制作宣傳展板,引導群眾積極參與討論。同時,由村(社區(qū))“兩委”成員、網格員入戶宣傳,明確群眾什么事應該到哪里辦、怎么辦,提高政策知曉度。

  提供“指引+代辦”服務,增強群眾感知。針對“群眾找上門,證明不出具,事情懸在空”的情況,由和順縣委社會工作部牽頭、相關成員單位配合,共同制定“減政便民辦事流程”。村(社區(qū))根據群眾要求出具“負面清單”證明需求的,指定專人對辦理事項流程、辦理部門、辦理人員、咨詢電話提供指引服務,有效引導群眾按規(guī)定、按流程提供有效證件進行依規(guī)辦理。針對老弱病殘、返鄉(xiāng)群眾等辦理“負面清單”事項,由村(社區(qū))專職工作者提供代辦服務,確保特殊群眾“一次上門,零次跑腿,一次辦結”。

  推行“告知承諾+容缺辦理”制度,提升辦事效能。制定《和順縣告知承諾制》,聯合16個部門、企事業(yè)單位共梳理23項證明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制,死亡證明、親屬關系證明等使用頻次較高或獲取難度較大的證明均可用承諾書代替,納入目錄的證明事項,申請人可自主選擇是否采用告知承諾制方式辦理。容缺辦理機制,在群眾辦理職工養(yǎng)老保險遺屬待遇、參保人員外傷等相關業(yè)務時,應提交的材料中,主要申報材料齊全且符合法定程序、在非關鍵性申報材料有欠缺或存在瑕疵但不影響實質性審核的情況下,經申請人簽署承諾書于3個工作日內補齊的,相關部門先行容缺受理并出具容缺受理回執(zhí),待申請人在承諾期限內補齊相關材料后完成審批。

  通過基層減負,和順縣村(社區(qū))共開具證明相較于2020年減少78.4%,村(社區(qū))開展民眾議事協商180余次、參與民眾約2600余人次,調處解決糾紛58起,村(社區(qū))干部實現了從“忙事務”到“提服務”的轉變,騰出時間走訪入戶、宣傳政策、解決訴求,真正實現干部“多跑路”、民眾“少跑腿”。(完)

  (和順縣融媒體中心供稿)

【編輯:郭飛穎】
中新圖片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